在下游需求低迷以及進口礦價高位運行的雙重擠壓下,去年國內鋼鐵行業經營狀況繼續下滑,其中多家鋼企甚至出現巨虧。頗值得關注的是,在為數不多的業績增長的鋼企中,大多擁有錫青銅套資源優勢。這無疑表明鐵礦石資源已成為鋼鐵企業求生的重要因素。
鋼企去年業績慘不忍睹
據上海商報報道,自鋼鐵行業的****份2011年年報披露,就預示著上市鋼企2011年的業績以虧損或盈利大幅下滑為主旋律。
截至目前,按照證監會行業分類的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的33家公司,已披露2011年年報的20家,其中共有6家凈利潤虧損,而免于虧損尷尬的很多鋼企,也是以凈利潤大幅下滑示人,包括寶鋼股份、馬鋼股份等傳統鋼鐵生產大戶。
發布鋼鐵行業****份年報的廣州鋼鐵披露,該公司在去年虧損6.9億元;廣東韶鋼松山股份有限公司則虧損11.38億元。而幾天前,鞍鋼股份公布了2011年業績報告,21.46億元的巨虧,令這家老牌鋼鐵企業成為鋼鐵上市公司中的“虧損王”。另外,之前的行業“虧損王”華菱鋼鐵在去年獲得了11.6億元的政府補貼之后,而尷尬扭虧且勉強盈利7000多萬元。如果沒有政府紅包,可見其主營業務的盈利情況并不樂觀。
對于虧損的原因,鋼企普遍認為是鋼價下滑以及鐵礦石太貴惹的禍。鞍鋼就指出,營業額、毛利潤及凈利潤的減少,主要是受到鐵礦石等原燃料價格漲幅遠高于鋼材價格漲幅,以及產銷量降低等因素影響,特別是去年四季度鋼材價格持續下跌,且主要原燃料價格依舊高位運行,導致了全年虧損。
韶鋼松山更是直接指出,鋼鐵行業進入了十分艱難的時期,不僅行業利潤降至冰點,虧損面也在不斷擴大,鋼鐵業發展遭遇寒冬。成本上升嚴重擠壓了鋼鐵企業的盈利空間,2011年四季度開始,鋼鐵行業已經由微利狀態進入虧損狀態。
中國鋼鐵協會也坦言,連續兩年,中國鋼鐵生產行業年銷售利潤率已不到3%,遠低于全國工業行業6%的平均利潤水平。“原材料價格上漲,運營資金趨緊,鋼材價格上漲乏力,鋼鐵全行業已經陷入全面虧損邊緣。”中鋼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強調。